《大乘起信论》说我们今天所对治的是无明、是妄想,而每一个人形成妄想的因缘是不一样,这个人妄想是这样形成的,他必须这样对治;你的妄想是另外一个方式形成的,你必须有你的对治之道。所以孔夫子说:“吾道一以贯之”,你必须在这么多的善知识的法当中,听闻以后融会贯通,安排一个你适合你自己的道路,否则你就不知道怎么修行,因为每一个人的思想都不一样。所以第二个要融会贯通。
第三个,你要付诸行动。你得到一个观念,你就要试着去实践,即便你走出半步都好,你的心要强迫自己,遇到事情的时候,往这个方向去思考,佛法的信心,佛法的宗教情操,来自于真实的受用做基础。你可能刚开始是仰信,但是如果你学了佛法很久以后,你都没有得到真实的利益,你那个信心就很薄弱。所以如果你今天听闻以后,能够随转修心要,你顺着去思考而产生利益以后,你对佛法的信心会更加的坚定。就是说你听到一个新的观念以后,要强迫自己尽量往这个观念去思考,要改变过去的老毛病,要去付诸行动。
所以我个人的心得就是:当我们听闻法以后,第一件事情,要改变观念;第二个,融会贯通;第三个,付诸行动。
我们身为一个有情众生,在我们的生命当中,我们曾经出现过很多痛苦的果报,也出现过很多安乐的果报,这些痛苦的果报跟安乐的果报,是怎么产生的呢?这个不是上帝创造的,完全是由我们内心所变现出来的。
这句话的意思,如果严格的来说,其实这个心不是诸位现在的心,是你过去的心所变现的果报,所以我们讲一切唯心造。当我们对现在的果报不满意的时候,那你应该怎么做呢?你应该善用你心灵的力量--只有你的内心,能够改造你现在的环境,你不必向外追求!
那我们怎么利用心灵的力量,来改变自己的生命呢?首先,你要发愿!你希望你未来变成一个什么样的结果,先有一个目标。我希望我以后变成一个有福德资粮的菩萨,一个人没有福报,障碍很多的。
其次,我希望我以后要有智慧,一个人没有智慧,你看修行再怎么修,心有千千结,打不开,没有办法化解你内心的障碍。那么你设定目标以后,你开始要去培养一个随顺于你目标的思想:你要培养福报,你要有布施的思想;你有随喜赞叹别人的思想,别人有好处,你要勉强自己去赞叹他。
因为你要得到福报,你必须培养一种随顺于你目标的思想;你要有智慧,你要培养经常读经、思惟法义的一个思想。总而言之,你未来的生命是可以创造的、是可以期待的,但是你要先做好你心理的准备。所有佛教的修学,都是从内而外的,先做好心理建设,然后再付诸行动。
你心理建设没有做好,你外在的修学根本就是沾不上边,这个叫做心外求法。你未来的生命,其实是你现在的心来决定!你可以设定目标,可以培养一个美好的思想,来创造美好的未来。这个是我们前面说的,修行人你要善用你心灵的力量,这个力量是非常广大的、非常广大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