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人认为“有情世界不能离开禅”还好懂,因为他是有情,但一切法是包括十法界依正庄严。五阴实法、众生假名、依报国土,这三法概括了十法界的一切法。十法界一切众生都有五阴实法,六凡法界有五阴,四圣法界也有五阴,五阴就是色、心。
众生假名、世出世间法都有名字,包括虚空也有名字,而凡是名字都是假的,这一点要肯定。世出世间一切法都有名有相,凡所有相都是虚妄,相是虚妄的,依这个相立的名字,是虚妄中的虚妄。正如古人所讲:“名无昭物之功,物无应名之实。”
除了这个以外,还有依报国土,十法界众生都住在什么地方?各有各的住处!三界二十五有是六凡法界众生的住处凡圣同居土,方便有余土、实报庄严土、常寂光净土是四圣法界的住处。这就是上面所说的三法,包括了十法界依正庄严。
禅宗这一法是一切法的根本,根据这个道理,一切有情界以禅为根本;一切无情界包括山河大地、草木丛林,乃至桌子板凳都以禅为根本。举个例子:有个“生公说法,顽石点头”的故事,在佛门中可以说是家喻户晓的。
竺道生法师钜鹿人,幼而颖悟,聪哲若神,从竺法太出家。初游长安,谒罗什法师请益,关中僧众咸谓神悟,后还建业,以六卷泥洹先至京都,生剖析经理,洞入幽微,乃谓:“阐提皆得成佛,众生皆有佛性。经言阐提无者,欲激励恶行之人,非实无也,以其见恶明无,无恶必有,抑扬当时诱物之论,岂可守文哉?”
于时大本未传,孤明先发,独见忤众,于是旧学以为邪说,讥愤兹甚,还显大众,摈而遣之。生于大众中,正容誓曰:“若我所说反违经义者,请于现身,即表疠疾,若与实相不相违背者,愿舍寿之时,踞狮子座。”言竟,拂衣而游。
初投虎丘山,旬日之中学徒数百。师尝集石说法:“一切众生皆有佛性,皆当成佛,一阐提亦有佛性,亦当成佛,汝等顽石若证我所说义者,则点头示之。”于是众顽石皆点头应之,三说三如是。
后涅槃大本至于建业,果称“阐提悉有佛性”,与前所说合若符契。既获斯经,寻即讲说,讲论数番,穷理尽妙,观听之众莫不悟悦。法席将毕,忽尘尾纷然而坠,端坐正容,隐几而卒,颜色不异,似若入定。于是京邑诸僧内惭自疚,追而信服,征瑞如此。
石头会听法,石头能点头,石头也有禅,情与无情同圆种智,信哉斯言也!
在杭州圣水寺,亲从静修老法师口说,浙江温州某地有一摇手观音寺的故事:寺住老幼二僧,老和尚年高腊长,道深德重,不但自持不懈,教弟子亦甚严。每晚饭后规定小和尚在大雄宝殿礼拜观世音菩萨,一直拜到看见观世音菩萨摇手示意不拜了为止,天天如此,从不间断。
其实老和尚暗中作了手脚,老和尚卧室紧靠大雄宝殿,密令匠人将观世音菩萨手做活,系绳于老和尚床头。每天小和尚拜观世音菩萨,时间将到,即拽绳而手动,小和尚见之以为菩萨摇手叫不拜了,就回去休息。日子一久,老和尚觉察到有几次并未拽绳,为何小和尚说菩萨摇手了。老和尚心里有疑,暗中进行观察,看看我不拽绳,菩萨是否摇手,结果真的摇手了。老和尚深异之,于是对小和尚器重有加。此是真人真事,思之!
禅是一切法的根本,这个根本法从释迦牟尼佛灵山会上拈花示众,百万人天大众举目罔措,唯有迦叶尊者破颜微笑,以心印心,代代相传,自达摩东来,传到六祖。六祖一花五叶传到我们高旻寺,已经是临济正宗第四十七代传人了,一脉相承,宗风不坠!
我们现在修禅宗这一法,参“念佛是谁”怎样参?就是起疑情。自世尊拈花微笑,一直到临济祖师参黄檗三次被打,从那个时候就传下来了。我们是临济宗,临济祖师未开悟的时候,也是起疑情开悟的,我们现在没有开悟,要开悟也是要起疑情的。不妨说说我们临济祖师的往事因缘,不能数典忘祖。
临济义玄未开悟以前,是个初发心的小和尚,去亲近黄檗祖师。我们宗门下的老规矩,一般都走农禅道路,一日不做一日不食,这个风范高旻寺仍然保持。临济出家以后参黄檗祖师,就在黄檗祖师那里服务大众,也就是劳动,在园田种菜,几年下来,当时黄檗座下的首座和尚是过来人,觉得临济义玄这个小和尚不错,好像蛮有道心的,有意成就他。
一天首座见到临济,就问他:“你到这儿参学几年?一天到晚劳动,你可曾向和尚问话请开示?”临济答:“我不晓得如何请开示。”首座和尚就教他,你到和尚那儿去,未进门先三弹指,还要问讯、长跪、合掌,这些礼仪都不能少,礼拜后开始问话,请问和尚“如何是佛法的西来大意?”佛法是从印度传来的,西来大意就是佛法大意。
临济一问佛法西来大意,问话还没有了,黄檗的棒子就打下来了,他不跟临济讲那么多。如果现在有人问班首或问和尚,如何是佛法西来大意,话可就多了。黄檗禅师不多话,问话之音还没有了,黄檗禅师的棒子就打下来了,棒喝门庭嘛!临济吃了棒后就退下来了,心想:“我今天头一次到和尚那儿请开示,是哪里不如法?是问的话不上规矩?还是礼貌不上规矩?总是有错处,不然怎会挨打?”临济的心是不平静的,“我为什么挨打?我的过错在什么地方?”这个就是疑,也就是悟的因。有疑就有悟,不疑是不悟的,这是禅宗门庭的口头语——有疑有悟、小疑小悟、大疑大悟、不疑不悟。
临济挨打后,心里老是放不下,一直在想:我的过错到底在哪里?因为是首座和尚要他去请开示的,去了之后开示没有请到,打是挨了一顿。后来首座和尚就问他:“你请过开示了吗?和尚是怎么开示你的?”临济说:“哎呀!就别提了,我照您的指导去问话,和尚也不跟我讲什么,就给了我一顿棒子。”首座安慰他:“总归是你有错处吧,没有错处和尚怎会打你呢?你还是要再去,总不能挨打就不去了。”
过去的人当参学,亲近善知识,你们看看他们是什么态度。现在的人也说:“打不退、骂不退,才是佛门真宝贝!”能打不退吗?能骂不退吗?稍微有点委屈就受不了啦。还谈到不退吗?
临济义玄禅师又听首座和尚的话,去和尚那儿请开示,第二次去请也是这么请,挨打也是这么挨打的。第二次挨打,临济祖师心里真的放不下了,心想又挨打了,我这次去已经仔细检点如何问话、如何行礼等等。第二次吃棒子,没有听到开示,回来以后,他就不想去了,去了就挨打,不妨算了。后来首座和尚又问他:“你第二次请开示,和尚是如何开示你的?”临济答道:“还是跟头一次一样,今后我是再也不去请开示了。”首座和尚又劝导他,说:“为法忘躯,一次、两次挨打就退道心了?你还是要去把开示请得来,你不是请问佛法吗?一定要去!”
到了第三次去,临济祖师就更勉强,不是那么情愿,他心想:“我到底有什么过错?老打我!也不跟我讲错在什么地方。”心里实在想不通,这就是疑情。他就把疑情不断反复地追究。他实在不想再去了,心想:“我没错为什么老打我?”
你们看,过去的祖师是如何开悟的?是挨打开悟的!现在的人不行,如果监香打他香板,就想:“这个监香一定跟我过不去,不然怎么老打我?”他没得道心!到了第三次去,那是非常不得已的,拗不过首座和尚的一再劝导,再去一趟,看和尚怎么办,结果又挨打了!
临济跟首座和尚说:“早承激劝问话,惟蒙和尚赐棒,所恨愚鲁,且往诸方行脚。”我要走了,我在这个地方没有缘。当参学住一个地方,亲近善知识也要有缘,所谓四缘具足——人缘、饭缘、法缘、地缘都要具备。这个“缘”在佛法当中是非常重要的,释迦牟尼佛,也是一大事因缘出现于世。
跟这儿没有缘,临济要走了,首座和尚就背地找到黄檗祖师,说:“和尚慈悲!这个临济后生好像有点根基,是个法器,望和尚成就他,如果他来告假,请和尚指点他的去处。”
临济要走,首座和尚就说:“你要离开这里也可以,但要到和尚那儿去告假,请和尚指点你一个去处,到什么地方去。”这是现代人做不到的,挨打要跑的,溜都来不及,还请什么假呢!不挨打的要走,也是不请假。古人挨了打也不能没有礼貌,所以首座和尚要他去向和尚请假。
过去的人有道心,他就听话。他向和尚说:“和尚慈悲!我在这儿老挨打,在这儿没得缘,所以我要到别处去当参学。”黄檗祖师说:“好啊!你出去走走也可以,我指一个去处给你,你别的地方都不要去,就去参大愚禅师。”过去的祖师都是明眼善知识、过来人,处处能够见机。叫他去大愚那儿,临济也听话,离开黄檗参大愚。
到了大愚禅师那儿,大愚就问:“你从哪来?”临济答:“我从黄檗来。”又问:“为什么不在黄檗那儿常住,到我这里来作甚?”临济就把在黄檗会上三次挨打的经过,向大愚禅师诉说不知过在哪里。这就是当时临济一直耿耿于怀、百思不得其解的心态,这就是疑情,也就是开悟的因缘,不然他在大愚这儿如何开悟呢?
大愚听临济诉说在黄檗那儿三次挨打,不知过在什么地方以后,就说:“你在黄檗那儿挨打,到我这里来喊委屈,人家黄檗是大慈大悲、老婆心切,为汝解撤困在。”什么叫做解撤困?就是为你拔钉抽楔,你不是问:“佛法西来大意吗?”你不是想开悟吗?黄檗祖师都给你彻底解决了。黄檗祖师是老婆心切、眉毛拖地,就是用棒子打你的那个办法,为你解彻困。过去祖师就是这个样子,应机设教,但这个办法要适应现在的人,恐怕就有困难了。古人的一些往事说给大家听听,我们应该生惭愧心啊!
临济听了大愚禅师这几句话,忽然大悟,悟了以后便说:“原来佛法无多子!”这是一句形容词,意思是说:佛法本来现成,人人本具,个个不无。
当时大愚禅师听了以后,就把临济的衣领抓住,说:“你这尿床鬼子,刚才还在问我过在什么地方,现在又说佛法无多子,你究竟见个什么道理?速道!速道!”临济在大愚胁下捣了三拳,就是说:“我在你大愚这儿开悟的,我这三拳是报恩的。”大愚把临济的拳头拨开,道:“汝师黄檗,非干我事!”意思是说:“你在黄檗那儿当参学,机缘已经成熟,但是你开悟的因缘在我这里。”
黄檗既然指导临济参大愚,在大愚这儿也开悟了,问题就解决了,所以又回到黄檗。黄檗问他:“返太速乎?你在大愚那里,他跟你说些什么?”临济就把大愚禅师所说:“黄檗禅师老婆心切,为汝解撤困。”黄檗一听就责怪大愚多嘴多舌,日后看见非收拾他不可。临济接着说:“还等什么,现在就收拾!”于是就给黄檗一掌。黄檗斥道:“你这个冒失鬼,竟然敢来这里捋虎须!”临济便喝。临济喝就是从这里来的!
开了悟不等于成佛、坐道场,现三十二相、八相成道,还不行呢!黄檗祖师于是要侍者将临济送进禅堂随众用功,这是宗门下参话头、起疑情的由来。
过去祖师留有一千七百多公案,活学活用,各式各样都有;现在起疑情专参“念佛是谁”起这个疑情。过去祖师因机设教,想办法叫人起疑情;现在的禅宗道场,办法是现成的,适用于每一个人,就是参“念佛是谁”起疑情。当时临济参黄檗请开示,也是为一大事因缘,我们今天在禅堂打七,参“念佛是谁”,同样也是为一大事因缘,是为了脱生死、明心见性、开示悟入佛之知见,目的都是一样的。
临济能起疑情,不断思惟过错在什么地方,因为他心放不下来,一直到开悟,他的矛盾就解决了。而我们现在也是同样要了生死、想成佛,为什么疑情起不来?你们初发心的人,无论是出家众或是在家居士,进入禅堂、选佛道场,专参“念佛是谁”,不行其他法门。其实其他法门也都很好,“泥洹真法宝,众生从种种门入”,八万四千法门,门门都可以入道。
今天还有一位师父拿着一本书,说:“书上有很多咒,念这个咒又可以消灾免难,什么功德利益都有,这本书应当在高旻寺推广,这么好的书为什么不推广呢?”我说:“你这一本书就好了啊?三藏十二部经无量法宝,都是了生死的法门,哪个不好啊?念佛法门、修密法的都好。”如果我们这个禅堂,你愿意念佛就念佛,要修密就修密,想修观就修观,行不行呢?因为高旻寺是专门禅宗道场,专参“念佛是谁”,你若愿意修这个法门,你就到这里来。如果禅堂内不修“念佛是谁”这一法门,是不相应的,因为禅堂的设施,禅堂的言教都是围绕禅宗这一法讲的,这个要跟各位说明白。
我们从来没有说哪个法门不好,是佛的法门,无论是大乘、小乘,八万四千法门样样都好、都正确,都是佛的应机设教,哪有不好呢!诸佛教法不离权实二教,单权不能度尽一切众生,单实也不能度尽一切众生,怎能说不好呢?泥洹真法宝,泥洹是了生死的真法宝,是一门而入呢?还是种种门入呢?八万四千法门,门门都可以入道。我们修行的人也一样,八万四千法门都好,你每一法都修吗?一会儿念佛、一会儿持咒、一会儿参禅、一会儿背经,那就是杂修,当然也有功德。若想在这一生一世当中,在佛法中得一些受用、得一些成就,就必须专修,这也是一条真理!
高旻寺是专门禅宗道场,其他各宗各派各有所宗。我们是禅宗,禅宗是佛法根本,修佛法要想了生死、明心见性,参禅这一法最直接、最简单,没有比这一法更直接。从上以来就把这一法称为直指法门,就是直指人心、明心见性、见性成佛。
人人都有心,要成佛就靠这个心,就是指我们这个妄心,我们在还没有开悟以前,都是妄心用事,但妄心是不离真心的。比方说我站在这里,不论是在太阳光下或灯光下都会有影子。这个影子能不能离开本人的身体呢?离开了本人的身体,影子就没有了。影子就是指的妄心,我们用功就是修这个妄心,要转妄成真、转识成智。我们现前所日用的就是这个影子,这个影子就是形相,凡所有相皆是虚妄,真实是本,种子所依。
楞严经云:“二种根本,一者无始生死根本,即汝今者与诸众生以攀缘心为自心性;二者无始菩提涅槃元清净体,即汝今者识精元明,能生诸缘。它能生这个影子,把影子去掉,自己的本来面目就现前了,这就是经云“识精元明,能生诸缘,缘所遗者”这个道理。
别人参“念佛是谁”能起疑情,我们为什么疑情起不起来呢?必有种种原因,大家发起心来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