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修德之称。言一切万物本性之上各有善恶迷悟之性能也。本具之德。
佛弟子文库 > 佛教知识 > 正文
大乘佛法的一个观念是这样,诸位要知道,你要修圆顿止观,你要有一个观念:你不管是修你的心力法门,自力,圆顿止观...
原文: 经云:人身难得,佛法难闻。若非宿有因缘,佛经名字,尚不能闻,况得受持读诵,修因证果者乎。 然如来所说,...
我师兄弟,他问海公一个问题问得很好,他说:反闻闻自性,我们这一念心听到声音,你为什么能听到声音呢?那听到声音...
为什么说,知道常住能够远离三恶道,我们举一个例子来说明。佛在世的时候这个释提桓因,他当然是大福报,他有很多宫...灵训禅师在庐山归宗寺参学时,有一天动念想下山,因此向归宗禅师辞行,禅师问道: 你要到哪里去? 灵训照实回答:回...
心之本觉曰佛,心之始觉曰念。顾本觉之在人心也,似异而恒同;乃始觉之随人用也,虽同而恒异。是故背尘合觉,便名始...
《楞严经》的观念,觅心了不可得的意思,不是说它的作用不存在,不是的。我们这一念心去攀缘佛像,产生很美好的善念...毗尼日用切要...准提咒持诵仪轨...闻如是:一时,佛在舍卫国祇树给孤独园。佛告诸比丘:「当知食以节度,受而不损。」 佛言:「人持饭食施人,有五福德...
关于居士对出家师父的称谓 所谓佛法于恭敬中求,身为一个在家居士,乃至出家人,对于出家师父的称呼方式,皆有佛门中...
佛教传到汉地之后,形成了严格的过堂用餐仪轨,规定了碗筷摆放、使用和添饭加菜的步骤与方法。其中的重点是不能讲话...
佛教寺院,尤其是大丛林,都有一套严格的规章制度。寺院内部行政机构分工明确。以禅宗寺院为例,大体由五大办事机构...
当你第一次在寺院随出家人吃斋饭时,定感到新鲜:出家人吃饭,坐不窥堂,端身无语,举止安详,既严肃又认真,气氛平...
史略 宗是宗旨,一人所主张的学说,一部经论的理论系统,皆可称宗。宗有教派、有创始、传授、有信徒,有教义,有教观...(术语)涉于身口意三业总背于理者。...(名数)法界者,一切众生身心之本体也。法,轨则也。界有性分二义。若约事说界,即是分义。谓随事分别故也。若约理...问: 有个女孩家里父亲和弟弟生病了她不管不顾,自己到寺院去做义工,这样对吗?有功德吗? 宏海法师答: 如果真是父...
康僧会(?-280年)祖籍康居,世居天堂师,随其父经商移居交趾。10 余岁出家。吴赤乌十年(247年)到建业(今江苏南京)设...慈悲伟大的佛陀! 我们的世界,是一个罪恶的世界,我们的人生,是一个苦难的人生。 到处充满迫害,到处遍布灾危。 正...
净土宗它最强调的,就是临终的正念,千念万念为的就是临终的正念。因为净土宗,虽然我们念佛也的确会在生命当中产生...问: 有人因为被朋友伤害而不肯相信朋友,我们在交朋友的时候,有没有什么应该注意的事情和需要掌握的原则? 圣严法...
学佛的师兄弟们大概都想让家里人也学佛。我也不例外,好东西总愿意家人共享。 昨天和静祯师兄聊到这个问题。我现在家...
一般人忌讳白骨观这几个字。修白骨观,不单纯为了修不净,如果改个说法,自观骨相,可能更容易被现代人接受。南怀瑾...
当今社会,人们急速向城市集中,都市街头行色匆匆,而田间地头日出而作、日落而归的人群却大幅度减少。现代社会步入...一般凡夫,多多少少都会恩将仇报、过河拆桥。别人对我们有恩,我们却把他当仇人看,对方不帮我们忙还好,帮了忙之后...
问: 西方极乐世界在现前一念心中全体具足,可弟子却感觉不到;事相上的极乐世界又在十万亿佛刹之外,遥不可及。故念...
浅谈般若...
长养六心,守道始终。 学佛求道者,六心当具。这六心指:无主宰的自由心;无分别的平等心;护生命的慈悲心;厌娑婆的...
性德
2011/06/22
上篇:值得珍藏一辈子的话 | 下篇:恶口嘲笑别人的果报 |
佛法宽广,济度无涯;至心求道,无不获果,乃至戏笑,福不唐捐。 如果我们想要证得须陀洹果,必须将三界中的见惑断除...

我们念佛为什么不能感应

幸遇大乘诸经,方知衣珠固在,佛性仍存

反闻闻自性与反闻闻妄想

一念的回光返照,就能够改变命运
途中珍重

一念相应一念佛,一日相应一日佛

「觅心了不可得」的含义
【注音版】毗尼日用切要
【注音版】准提咒持诵仪轨
佛说食施获五福报经

在家居士怎样正确称呼出家人

佛教过堂的要点与意义

寺院有哪些「职位」?「人事变动」分哪些程序

在寺院吃饭为何不能讲话

各宗要略——三论宗
【佛教词典】罪恶
【佛教词典】四种法界
不顾家人生病,自己到寺院做义工有功德吗

康僧会大师:诚感舍利,传法东吴
星云大师《消灾免难祈愿文》

千念万念为的就是临终的正念
交朋友时应注意什么事情和原则

如何度化家人学佛

白骨观实修法

诸法无自性,一切皆无永恒
圣严法师《知恩报恩为先》

极乐在现前一念心中全体具足,为何却感觉不到

【佛学漫画】浅谈般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