节约是我国的传统美德,“成由勤俭败由奢”,这句古训被世代传承着。作为世界上人口第一大国,中国的崛起走的必然是一条资源节约型的可持续性发展之路,从言称“地大物博”到强调“节约高效”,这其中不仅是观念的改变,更是现实的需要,用仅占世界1/7的土地养活着超过全世界1/5的人口,我们没有太多骄傲的本钱。我们强调资源节约不仅是为了今天的生存,更是为了明天的发展,这是一个关系子孙、关系中华民族前途未来的话题,我们需要从现在开始,从一点一滴做起……看看当今世界的富裕国家,那里的人们是如何身体力行着节俭的美德——
瑞士人 精打细算理财有方
瑞士人的年平均收入高达3万美元,名列欧洲第一,但他们在节约上却令世人瞩目。瑞士人在生活中处处精打细算,理财有方。瑞士有一家公司举办一个由几十个国家代表参加的大型高层次国际学术交流会,为此会议主持者周详编制了会议经费预算方案,处处精打细算。例如,选择会议地点时,既考虑会议厅租金低廉、交通方便,又看是否代办午餐,以节约交通费和伙食开支。开会期间,一日三餐都是固定的:早餐每人一份;午餐可在菜谱上选一种;晚餐费发给个人,但数额并不大。至于饮料,东道主每天仅向与会者免费提供一杯茶,谁若多喝一杯,就要自己掏腰包。至于宴会、礼品、参观游览,不能列入会议的预算之内。
瑞士人消费很重实用,不奢华。瑞士汽车普及率很高,但在马路上气派的“林肯”、豪华的“奔驰”并不多,“丰田”、“雪铁龙”、“大众”以及叫不出名字的小型汽车则到处可见。瑞士是钟表王国,生产众多名表,劳力士、雷达、欧米茄等品牌驰名世界,但瑞士人却很少戴这些表,许多人只戴普通手表,年轻人则戴便宜的塑料表。瑞士人为了节省住房开支,宁愿租住便宜的老楼房,甚至郊区的住房。城市住宅一般讲求方便适用,不追求豪华,不搞高档装修,喜欢简朴典雅,整洁美观。
荷兰人 商场购物自备包装袋
荷兰人的节俭在世界出了名,荷兰人的节约表现在日常生活中各个方面。荷兰人在吃的方面是真正实行“计划经济”的。每个家庭每个月的伙食费都是事先计划好的,决不会轻易突破预算。平日,荷兰人吃饭并不是顿顿有肉,一般每周吃两三次肉,餐桌上通常是土豆、胡萝卜做的菜肴。荷兰年轻人也很节约,穿着简朴,外出就餐不大吃大喝,往往一个三明治或一包炸薯条就是一顿饭。
超市的塑料购物袋是要花钱买的,这种观念已经广为荷兰人所接受。一些商场会提供专用购物袋,但去这些商场购物时,很多荷兰人也会带上“自备包”。如果顾客对收款台的店员声明“需要袋子来装购买的商品”,收银员会把袋子的价格打入购物清单,并递来看上去非常结实的塑料袋。
位于荷兰鹿特丹市的一家小型养老院,住在这里的老年人,七八成都使用着纸尿布。与大型废品再生公司签有合同的废品回收人员会每周两次来养老院,回收放在专用红色大箱子中、装满用毕纸尿布的垃圾袋。
这家大型废品再生公司对纸尿布的再生利用,主要是为了节约,他们历时数年进行研究开发,通过化学处理将纸尿布分离成纸浆、高分子吸收体和聚乙烯,进行洗净、杀菌处理后,废旧纸尿布又可作为纸张、肥料等再使用。
德国人 表达友情喝杯咖啡已经足够
德国人均国民生产总值和国民收入均居世界前列,是世界上最发达的国家之一。德国人富裕,但过起日子来却相当节俭,很少见铺张浪费现象。世界闻名的奔驰汽车公司曾于2000年4月在斯图加特公布年度报告,请了一些记者参加。招待会在公司的食堂举行,主菜为一块肉和土豆,来客基本上能全吃光,有的客人还用面包蘸着盘内汤汁吃下,自然大方,毫无“面子不好看”的顾虑。德国家庭正式请客,基本上也是如此。在穿着上,老人们比较庄重,年轻人则非常随意。退休老人退休金不低,但坦言自己采购食品时一般只光顾低价商店。在人际往来上,请喝一杯咖啡聊聊家常足以表达友情,未必非要大摆宴席。德国人住房讲究清洁实用、方便雅致、美化环境,却少见豪华装修。
德国政府还积极向公众宣传建筑节能知识和政府的方针政策。德国联邦消费者中心联合会及其下属的各州分支机构也提供有关节能的信息和咨询服务。为方便公众,德国能源局开设了免费电话服务中心,解答人们在节能方面碰到的问题。
法国人 国宴也节俭
当年法国总统为我国领导人举行国宴的主菜中有两道——蒸龙虾和烤小鸭;其余为点心和甜食,外加一个生菜沙拉。宴会在悠扬的乐曲声中圆满结束时,却不见桌上杯盘狼藉的现象。 堂堂法国国宴,菜式不多,气氛却十分热烈,且又杜绝了浪费。
法国政府还采取措施大力利用自然资源,通过减免税,鼓励在工业、服务、住房建筑、交通运输等领域采用节能型设备,还鼓励企业和个人研制和使用利用太阳能或电能的清洁汽车,通过优惠的折旧条件,推动清洁汽车和相关设备进入市场,以便达到节省电能和保护环境的目的。
英国人 公款请客也不挥霍
在英国,用公款请客的政府机构或公众组织,没有大肆挥霍的现象。标准的宴请菜单是一汤、一菜(如鸡、牛排)配土豆、一甜食、一饮料,外加沙拉或葡萄酒。如今英国人士请客人吃中餐也很常见,但却是中餐西吃,实行分餐制,绝对没有剩菜满桌的现象。英国人穿衣最讲科学和节省,每人一般准备3套服装在不同场合、不同季节换穿就可以了。
英国政府鼓励节约能源,制定了21世纪的能源战略和相关的法律,其用意在于提高能效,节约资源,进行政策引导。英国政府从2001年起,每年拿出5000万英镑的“能源效率基金”,鼓励企业节约能源,努力构建节约型社会。
美国人 教科书循环使用直至完全用旧
由于能源危机和通货膨胀,普通美国人也在日常生活的各个方面开始勤俭持家了。现在人们更倾向于购买油耗少的汽车,而驾驶员们遇到长时间堵车时,也会自觉地把发动机关掉。不少美国人已养成了短距离步行或骑自行车的习惯,而这些也并非只是为了锻炼身体。 许多家庭把购物方向转向旧货市场。在有些家庭的卧室里,厚被子正在取代电热毯。而在另一些地区,人们更多地把鞋子拿到商店里修补,而不是扔掉。
在美国的公办中小学,课本是循环使用的。课本属于学校财产,随着课桌椅一起编号。学生进校后,不用买课本,由校方借给;学生毕业之后,要把自己读过的课本还回学校图书馆,以便下一届学生再继续使用。这样教科书就可年复一年地重复使用,直到完全用旧为止。
实践证明,课本循环制度具有多方面的好处:一来可以为家长省下一笔不小的开支,减轻了负担;二来节约大量的纸张,减少了能源消耗;三来有助于培养学生的良好品质,从小学会勤俭节约,爱护公物。据统计,美国目前在校的中小学生接近5000万,倘若每人每学期使用10本课本,那么一学期就需要印刷出版近5亿本。假定每本书的单价2美元,家长每年需支出10亿美元。按每个学生每学期课本平均重1500克计算,如果课本连续使用5年,就可以将100多万吨印刷用纸节省下来。生产这些纸要用掉森林10多万公顷、纯净水1亿多吨和燃料150万吨。这是笔多么大的数字啊!时至今日,美国各州都已推广课本循环使用制度,制定了严格的制度保护教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