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台宗的祖师智者在临终的时候,召集所有的弟子,作最后的说法。有一名弟子问道:“师父,您去世之后,会在哪里转世?我们又该拜谁为师?”

智者回答说:“如果不能磨练自己的善根,只听别人说功德,又有什么用呢?这就像盲人问牛奶是什么颜色一样,不如先喝了牛奶更实在。重要的是,从今以后要培养自己的善根!”

越是无聊的人,越会在小摊上或咖啡店里说别人的闲话,比如,“甲最近发了一笔大财”、“乙最差劲”等,在背后论人是非,好像这么做可以发泄内心的不满。

没有聊天对象的家庭主妇,偶尔和邻居开小组会,本来无可厚非,然而,若放着自己的工作不做,整天造谣生事,就是浪费时间了。

德国人将这种行为,称为“最无聊的闲谈”,十分不齿。

文艺复兴时期的画家拉斐尔说:“一个聪明的人,知道如何提出正确的问题,并且仔细地聆听,慎重地答复。当无话可说时,就立刻闭上嘴巴,不再东拉西扯。”

在我国,也有“沉默是金”的谚语。

释尊在世的时候,周围的人常喜欢说些无谓的话。

弟子在修行时,也常聊些杂事。有一天,释尊对这些弟子说:“比丘们,你们要彻底地学会两件事:要说有意义的话,要适度地保持沉默。”

又有一次,释尊说:“要遵守说话的规矩,说话要慎重,不该说的话就不要说,该说的话要当面说出来。”又教诲弟子:

“智者不毁谤他人,也不随意轻言。”《杂宝藏经》

一位有名的文艺评论家曾说:“我对于自己所说的话,随时负责,即使以死为证也在所不惜。”

一个人对自己平日所说的话,要有随时敢于负责的决心。古人以“祸从口出”来劝戒我们,可是现代的人却“信口开河”,造成他人的困惑。

连篇的废话与噪音无异,如果噪音是公害,那么废话就是一种口害了。

瑞士哲学家马格斯·帕克特在《沉默的世界》一书中也提到:“话来自沉默,也回至沉默中;噪音来自噪音,又回到噪音中。”

噪音就像流水,永无休止。来自沉默中的智语,却会深深地印在心中,而且会影响我们的一生。但愿我们从今以后,都能说些诚实而又有意义的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