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是因如是果,烦恼痛苦是没必要的

1、自作自受,“佛在《百业经》中开示我们:一切善恶业果不会成熟于地、水、火、风四大之上,只会成熟在自己的五蕴、十二处、十八界之上。

所以我们如今在身心、环境上所感受的一切果报,都必源于自己往昔所造的善恶业,并非神灵、强权或自然力等他法加诸于自己的身心之上,而如今自作的一切,也必将于今生、来生或者遥远的未来世,在自己的生理、心理、所处的环境上成熟它的果报。”

2、苦乐法则,“不论是凡夫还是圣者,他们身心相续中所有的安乐感受,下至地狱众生得到一丝凉风的快感,都是往昔造集善业的结果,绝对不会有从不善业产生安乐的可能;相反,众生相续中所有的痛苦逼迫,上至圣者阿罗汉相续中的苦受,都是往昔造作恶业的结果,绝对不会有从善业产生痛苦的可能。”

3、因微果著,“业的规律就是如此:即使是很微小的善业,也能感发极大的乐果;即使是很微小的恶业,也能感发极大的苦果。在自然界中,诸如桃李等的小小果核,能长出无量的桃李果实,与此外因果相比,内心因果的以小感大,更是极为明显。”

4、未作不遇,“俗话云:种瓜得瓜,种豆得豆。种豆绝对不会长瓜。如是因才感得如是之果。如果没有修集能感苦乐的正因之业,就决不可能感受相应的苦乐报。”

5、已作不失,“我们往昔所造的一切恶业,如果没有以对治力忏悔,那么在今生与来世乃至千万劫后终将感受其苦果,在未成熟之前,绝不可能自动消失。

反之,往昔一切的善根如果未被邪见、嗔心等摧毁,也必将次第成熟乐果。”

因改变了,果自然就变了

我们经常处在这种状态中:未得到的东西非常想得到,已经得到的东西非常怕失去。

这种患得患失也是一种痛苦。这是因为什么?因为有贪心,有吝啬心。

我们都不敢舍弃。你不怕失去、不怕得不到,心里的这种障碍就放下了;放下的同时,就能够拥有了,就不用舍弃了。因为什么?真正的福报就在自己相续当中,在阿赖耶识当中。它不是说舍就可以舍掉的。该得到的一定会得到,不该得到的不会得到的;该是你的就是你的,不该是你的不会是你的。

现在你认为自己得到了,其实这些东西不一定是你的,也不一定属于你的福报,所以没有必要去执着现有的这些福报。我们作为修行人,不要特地去想这个果。

为什么说菩萨畏因,凡夫畏果呢?菩萨不敢种恶因,不敢结恶缘,这是他特别在意的地方。果出现了,能解决的就解决,解决不了的也无法逃避。而凡夫不怕种恶因,不怕结恶缘,只怕感受果报。我们现在不能超越因果,但是可以转变因果。

怎么转变?

从因地转变。因改变了,果自然就变了。我们生活中有一些坎坷、艰难或痛苦,这时你只想摆脱、逃避是没有用的。若是通过忏悔,真正把恶因、恶缘消掉了,显现的果报自然会改变。你要改变这样的现实,也是要从因上入手,从因地上改变。

你想掌握将来的命运,也是从因上入手,从因上改变。你懂得了因果,懂得了这些道理,心态自然就放下了。没有必要怕失去,怕得不到。我们现在要做的是什么?

就是尽量去种善根、结善缘。作为凡夫,也许很多时候做不到,还会种下一些恶因,还会结下一些恶缘,但是我们尽量去忏悔,尽量结善缘、种善根,将来就好了。真想改变命运,就要这样改变。这样才能改变相续,才能改变命运。

如是因如是果,谁造谁受。患得患失、烦恼痛苦是没有必要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