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是因缘门,所谓:
众缘所生法 是即无自性 若无自性者 云何有是法
众缘所生法有二种:一者内,二者外。众缘亦有二种:一者内,二者外。外因缘者,如泥团、转绳、陶师等和合。故有瓶生。又如缕綖、机杼、织师等和合,故有氎生。又如治地、筑基、梁椽、泥草人功等和合。故有舍生。又如酪器、钻摇、人功等和合,故有酥生。又如种子、地、水、火、风、虚空、时节、人功等和合,故有芽生。当知外缘等法,皆亦如是。内因缘者,所谓无明、行、识、名色、六入、触、受、爱、取、有、生、老死,各各先因而后生。如是内外诸法,皆从众缘生。从众缘生故,即非是无性耶?若法自性无,他性亦无,自他亦无,何以故?因他性故无自性。若谓以他性故有者,则牛以马性有,马以牛性有;梨以柰性有,柰以梨性有;余皆应尔,而实不然。若谓不以他性故有,但因他故有者,是亦不然,何以故?若以蒲故有席者,则蒲席一体,不名为他;若谓蒲于席为他者,不得言以蒲故有席。又蒲亦无自性,何以故?蒲亦从众缘出,故无自性。无自性故,不得言以蒲性故有席,是故席不应以蒲为体。余瓶酥等外因缘生法,皆亦如是不可得;内因缘生法。皆亦如是不可得。如七十论中说:
缘法实无生 若谓为有生 为在一心中 为在多心中
是十二因缘法,实自无生。若谓有生,为一心中有?为众心中有?若一心中有者,因果即一时共生。又因果一时有,是事不然,何以故?凡物先因后果故。若众心中有者,十二因缘法,则各各别异,先分共心灭亡,后分谁为因缘。灭法无所有,何得为因?十二因缘法,若先有者,应若一心。若多心,二俱不然,是故众缘皆空。缘空故,从缘生法亦空,是故当知一切有为法皆空。有为法尚空,何况我耶?因五阴十二入十八界有为法,故说有我。如因可然,故说有然。若阴入界空,更无有法可说为我。如无可然,不可说然。如经说佛告诸比丘,因我故有我所,若无我则无我所。如是有为法空故,当知无为涅槃法亦空,何以故?此五阴灭,更不生余五阴,是名涅槃。五阴本来自空,何所灭故?说名涅槃。又我亦复空,谁得涅槃?复次无生法名涅槃。若生法成者,无生法亦应成,生法不成,先已说,因缘后当复说,是故生法不成。因生法故名无生,若生法不成,无生法云何成,是故有为无为及我皆空。
佛教词典 > 佛学次第统编 > 正文
凡二卷。唐代僧敬云撰。又作五位析玄记。惜已散轶。据佛祖统纪卷二十二载,敬云系建业(江苏江宁县南)人,精研天台...(物名)禅林之语。载生饭而施于禽兽之台也。置于人稀之处。见象器笺二十。...观音玄义云二德:二德者,在众生因心所具,则名缘了二因。在诸佛果上所显,则成智断二德。盖了因显则成智德,缘因显...甘露王,梵名 Amrta-rāja。五如来之一。系阿弥陀如来之别号。弥陀化身说法,适时降甘露法雨,故藉甘露王之名以称其...(杂语)华严经有三译。一六十卷,东晋佛驮跋陀罗译,一名六十华严,或名晋经,或名旧经。智俨造五卷之疏,名曰搜玄...1、共般若和不共般若。共般若是天台宗所说的通教,对声闻缘觉菩萨三乘而说,亦为三乘所共同修证,故名共般若;不共...即身精进与心精进。精进者,谓心练于法而不懈怠。如法致财而用于布施等,为身精进;断悭贪等恶心,使不得入者,为心...(界名)天台宗所立十界之一。畜生之一类,其法体差别,故谓为界。...以劣慧为体,因慧劣故,不解事物的义理,其无知非因染污而起,故名不染污,又不知无数法门差别,故名无知,台家谓之...二十五有者,总言六道生死,别言二十五有也。因果不忘,故名为有。略云三有:谓欲、色、无色也。或云九有,三界分九...梵语 abhinirūpanā-vikalpa。意即分别计量推度。三分别之一。又作推度分别、分别思惟。谓于所缘之境计量推度,系...世尊我一心 归命尽十方 无碍光如来 愿生安乐国 我依修多罗 真实功德相 说愿偈总持 与佛教相应 ...大方广佛华严经...南无莲池海会佛菩萨(三称) 佛说阿弥陀经 姚秦龟兹三藏鸠摩罗什译 如是我闻。一时佛在舍卫国,祗树给孤独园。与大比...所谓的两面人,就是在别人面前是一种样子,在背后又是另外一种样子。例如,见面时打躬作揖、称兄道弟,甚至亲热地叫...
在初转法 轮的时候,悉达多教导了我们四谛:苦谛(什么是苦),集谛(是哪些原因导致了苦),灭谛(无苦的状态),...
当佛陀在舍卫城的时侯,有一施主与妻子过着美好的生活,后来生下一个身相庄严,但双脚却畸形的孩子。然而自从生下这...
凡夫起淫欲,世世常迁徙。宿生为女时,见男便喜欢。今世得为男,又爱女人体。随在觉其污,爱从何处起。 睡起生觉:...
学习佛法的第一个困难,就是为不了解名相的含义所障碍,并且法相名词多以万计,更不容易从各个名相之间得到系统的认...佛家有言:欲知前世因,今生受者是;要知后世果,今生做者是。儒家则说:得道多助,失道寡助、积善之家必有余庆,积...
欲皈依佛法,了生脱死,超凡入圣,必须要克尽伦常之道。倘不能敦伦尽分,闲邪存诚,诸恶莫作,众善奉行,则根本欠缺...
无愿行不名真信,无行信不名真愿,无信愿不名真行。今全由信愿称名,故信、愿、行三,声声圆具。所以名多善根福德因...
观因缘门
【佛学次第统编】
上篇:空(三) | 下篇:观有果无果门 |
(702~760)唐代僧。系将禅、律、华严传至日本之第一人。亦为日本禅宗第二祖、华严宗初祖。河南许州人,俗姓卫。幼...
析玄记
生台
二德
甘露王如来
华严经三译
二般若
二种精进
畜生界
不染污无知
二十五有
计度分别
【大藏经】无量寿经优波提舍愿生偈
【大藏经】【注音版】大方广佛华严经(81卷)
【大藏经】晚课(暮时课诵)
圣严法师:远离两面人

精进程度取决于对苦的了解程度

百世跛脚今成罗汉

淫心乍起,当起四觉观

五位百法——心法的种类功能与意义
得道多助,失道寡助

了生脱死,必须要克尽伦常之道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