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教仪云:‘再次明一念十二因缘者,此但约现在随一念心起,即具足十二因缘。’亦出大集经,为辟支佛人说此因缘也。经曰:
一、因眼见色而生爱心,名为无明。
二、为爱造业,名之为行。
三、至心专念名识。
四、识色共行,名为名色。
五、六处生贪,是为六入。
六、因入求爱,名之为触。
七、念色至法,名之为受。
八、若心贪着,名之为爱。
九、求是等法,名之为取。
十、此等法生,名之为有。
十一、次第不断,名之为生。
十二、次第断故,名之为死。
生死因缘,众苦逼切,名之为恼。乃至意法生贪,亦复如是。是十二因缘,一人一念,悉皆具足。若闻此因缘,心开意解,发无漏慧,亦名因缘觉也。
佛教词典 > 佛学次第统编 > 正文
(术语)Bodhi,云菩提,新云冒地。仁王经良贲疏下三曰:旧云菩提,今云冒地。...梵语 māsa,巴利语 māsa。又作磨沙、摩娑迦(梵 māsaka,巴 māsaka)。意译为钱、铜钱。为印度古代通货之一。八...指天台宗所立“心、佛、众生”三者互相妙融自在之说。乃自他相互包摄之形容语。盖法华经有相待、绝待二妙,用此二妙...(经名)一、佛说最胜护国宇贺耶顿得如意宝珠陀罗尼经一卷;二、佛说即身贫转福德圆满宇贺神将菩萨白蛇示现三日成就...(一)在禅林中,指师家授法于弟子之信物。 (二)乃密教于阿阇黎付嘱弟子时之法门授受印可书。印,印可之意;信,符契...元代禅僧。生卒年不详。山西代郡人,俗姓呼延。字如意,世称如意禅师。九岁出家,曾住蓟州北盘山甘泉普济寺。精研内...(界名)色界之诸天,悉离淫欲而清净,故曰梵天。梵即清净之义也。...三大部指天台宗智顗大师诸撰述中,阐发法华思想之三大部典籍,即妙法莲华经文句、妙法莲华经玄义与摩诃止观,各十卷...指东晋僧道生(355~434)。因道生发表顿悟成佛说,引起佛教界长期之论诤。其后,产生大顿悟义与小顿悟义之别,对后...【空有二种】 p0789 瑜伽九十卷十七页云:复次空有二种。一者、有为,二者、无为。此中有为、空无常恒久久安住...(术语)今世福德薄之人也。今世福德薄以无宿世之善根故也。唐华严经十曰:苦多而乐少,薄福之所处。南本涅槃经九曰...六度集经卷第一 布施度无极章第一(此有一十章) 闻如是: 一时佛在王舍国鹞山中。时,与五百应仪、菩萨千人共坐。中有...(龙藏本)...文殊菩萨心咒: 嗡ong 阿a 喇la 巴ba 札zha 那na 谛di 1.持诵文殊五字咒(文殊菩萨心咒、亦称文殊智慧咒)的主要功德,...有一位信徒在佛殿礼好佛后,便信步到花园散步,碰巧看到园头(负责园艺的僧众)正埋首整理花草,只见他一把剪刀在手中...
在佛教里经常说未弘佛法,先结人缘。只有把这人缘结好了,那弘法才会顺利。这个结缘非常重要,我也经常说,帮人家就...
我走的地点多,有的人曾经跟我说:能像弘一法师、慈舟法师、虚云老和尚、倓虚老法师那些大善知识,在哪里有?老法师...人生一切的苦难,大都是行为的错误而来的业报。反过来说,一切的幸福快乐,也是智慧的行为而来。所以智慧是一切幸福...
《莫到老来方修道》,我们讲《西方合论》的第八,净处门。 什么叫净处呢?就是一个修学人,特别是修净土的人,你要...
【原文】 明湖州徐汝辉,富而好施。时杭州重建戒坛,所费不赀,布按两司,召富民劝募,汝辉愿独力任之。宪长杨继宗...一、忏悔 华严经普贤行愿品云:若此恶业有体相者,尽虚空界不能容受。 未学佛以前,贡高我慢,自以为是,在红尘中每...
若因味生,识自为味,同于舌根,应不自尝,云何识知是味非味? 说是舌识我们舌头能够了别酸甜苦辣,是外面有味道而...
约一念明十二因缘
【佛学次第统编】
上篇:约二世明十二因缘 | 下篇:十二因缘生灭二种观法 |
(杂语)尊重之老僧也。寄归传三曰:尊老之处,多座须安。...
冒地
磨洒
三妙
辩才天三部
印信
祥迈
初禅梵天
三大五小部
大顿悟师
空有二种
薄福
【大藏经】六度集经
【大藏经】【注音版】一切如来心秘密全身舍利宝箧印陀罗尼经
【大藏经】文殊菩萨心咒
育才之道

一个「缘」字,意义甚深

梦参老和尚谈亲近的四位高僧
效医鞭伤

远离挠乱道业的魔处,则往生净土指日可待

我不施舍钱财,钱财就会舍我
《佛陀的四个法宝》谨记圆因老法师的教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