礼拜诸佛。拜佛的意义有三:
一、向佛致最敬意;
二、表有希贤希圣之心;
三、拜自心本具之佛。
拜佛的利益有四:
一、除慢,即消除贡高我慢之心;
二、增福,增长福德;
三、生慧,启发智慧;
四、消业障,消除宿世之业障。
佛教词典 > 佛学常见辞汇 > 正文
指通达实相之理而破除诸相之智。维摩经卷中不二品(大一四·五五○下):“达罪性则与福无异,以金刚慧决了此相。”...梵名 Bhadra。又称拔达喇、耽没罗跋陀。意译作贤。为十六罗汉之第六位。据传此罗汉与其眷属九百阿罗汉共住于耽没罗...【闇】 p1405 俱舍论一卷六页云:障光明生,于中余色可见名影。翻此为暗。...(经名)佛说大阿弥陀经有二本:一为宋进士王日休,取前译诸经删补订正者,二卷。一为阿弥陀三耶三佛萨楼佛檀过度人...南宋临济宗大慧派僧。秀岩师瑞之法嗣。生卒年、籍贯均不详。号无量,世称无量寿禅师。明州(浙江鄞县)瑞岩寺之住持...【色聚有增有减】 p0570 瑜伽三卷三页云:又由依止色聚种子功能故,若遇相似缘时;或小聚无间,大聚生;或大聚...在建佛寺,或作戒坛时,行一种之作法,而定其区域、界限,即其作法所限定之范围,叫做结界。...又作吒枳明王、吒枳忿怒明王。据瑜伽大教王经卷二、十忿怒明王经所载,亦与降三世明王、金刚王、爱染王、平等王、阎...亦名:教尼须具十德 资持记·释说戒篇:“教尼须具十德:一、具持戒行;二、多闻;三、诵二部戒本利;四、决断无疑...为二乘之一,三乘之一,五乘之一。指能成就声闻果之四谛法门。乘,为运载之意,指能乘载众生至彼岸者;即指佛陀之教...凡十八卷。著作及印行年代不详。集录日本文安、宝德、文明等年代,论议天台教义之作。分为六篇,计佛部、五时部、教...如是我闻:一时,佛在舍卫国祇树给孤独园,与大比丘、比丘尼、优婆塞、优婆夷,大菩萨众,及大诸天、帝释天王、大梵...(一) 昔有比丘聪明智慧,时病危顿,弟子问曰:成应真未?答曰:未得;不还未也。问曰:和上道高名远,何以不至乎?...(根据印光大师校定本校对)...
这部经在我们一般的说为救命真经,这个救命啊,不是救我们的色身性命,是救我们的法身慧命,所谓救命经啊,因为我们...你碰到这些人,碰到不好的事,你不要怪别人,首先怪自己。 为什么我会碰到这些人?这跟你的念头是有关系的,你有什...
【念佛调养生息】:一声佛号,调养生息,心平气和,平日的烦忧,顿时化解。佛号加持,难事易解,利己利人,越念越精...
第一段讲 静中修 。早晚于佛前随分随力,礼拜持念,回向发愿。或者是早课,或者是晚课,在佛前随分随力,随你有多少...
百丈怀海禅师(720814)是唐代禅宗高僧,我国禅宗丛林清规之制定者。福州长乐(福建)人,俗姓王。因其后半生常住于...放生是佛教慈悲的体现,是人与动物的和谐相处,体现的是对地球母亲和大自然的热爱之心和绿色意识的体现,是功德无量...
修行是什么,是不是一定要脱离生活跑到庙里拜佛念经呢,是不是一定要专职打坐、阅读灵修书呢?当生活出现了问题,我...
若持戒者,既绝恶求,清净行绝,乃至佛果。如果我们能够如法持戒、如法发愿,有这种清净愿力的摄持,心中能够放弃恶...
拜佛
【佛学常见辞汇】
上篇:祖师西来意 | 下篇:持犯 |
俗称圆光法。即涂药于指上,诵咒而掌上光明如镜,能现种种相,预卜人之吉凶祸福,乃佛制所禁卜筮法之一。[梵网经心...
金刚慧
跋陀罗
闇
大阿弥陀经
宗寿
色聚有增有减
结界
吒枳王
比丘教尼须具十德
声闻乘
闇呓集
【大藏经】佛说百佛名经
【大藏经】杂譬喻经
【大藏经】【注音版】普贤菩萨行愿品

这部经是我们的救命真经
碰到不好的事,要怪自己

念佛是无上良药

把佛号当做本命元辰

百丈禅师《丛林要则二十条》
放生前应注意以下几点

修行是为了找到自己
